唐代《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原文赏析及考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作者:杜甫
时代:唐代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译文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
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考点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杜甫
支离①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⑤,暮年诗赋动江关。【注】①支离:颠沛流离。②淹:淹留,久留。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贵、川交界处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喜欢穿五彩的衣服。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⑤萧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1)本诗是杜甫暮年寓居夔州时所作。请说说末尾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和写于同一时期的《登高》《阁夜》一样,都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考点参考答案
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解答 (1)本题有两小问,先概括诗句内容: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分析情感时,注意和诗人的际遇比较,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是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的情感.
(2)作答本题,注意审题“既抒写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又体现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也就是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中体现“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慨叹”的内容,体现“心忧天下”的内容.分析前者时注意“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分析后者是抓住 “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
答案: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庾信的一生是坎坷不得意的,(1分)但是到了暮年,他的诗赋却写得越来越好,震动海内(天下).(1分)这里,诗人以庾信自比(1分),抒写了平生不得志的郁闷,(1分)以及对自己晚年诗作的欣赏与肯定(1分).(解释诗句2分,剖析心情3分,大意对即可)
(2)“支离”“漂泊”以及“淹”“风尘际”“且未还”等词语,(1分)凸显了诗人流寓、奔波的苦难,以及有家难回的悲哀.(2分)“羯胡事主终无赖”一句,(1分)则是对蓄谋发动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禄山的无情斥骂.(2分)(“慨叹际遇”与“心忧天下”两面各占3分;每一面中,举出恰当例子得1分,分析准确再得2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战乱时颠沛流离在东北方,如今我又漂泊到西南地区.
滞留在三峡一带已有多年,和服饰不同的异族共生活.
可恨不讲信义的胡虏之人,这混乱的年代有家不能回.
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
赏析: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点评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亲朋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鉴赏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展开阅读全文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73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