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清平调·其一》·李白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06:27:04760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时代: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一 译文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一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调·其一 考点


平达喜是一种常用抗酸药,其主要成分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式量为602.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碱式碳酸镁铝(或结晶水合物).
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I.向一定量的X粉末中加入45.0mL的2mol/L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到112mL(标准状况下)的A气体,A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后重1.74g.
(1)A的电子式是唐代《清平调·其一》·李白原文赏析及考点

清平调·其一 考点参考答案


分析:(1)Ⅰ、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知该气体为CO2.根据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知其物质的量为;
X中一定不含Si,因为硅酸盐中加入过量盐酸,会产生硅酸沉淀,而题中给出Ⅰ中为溶液;
Ⅱ、X中一定不含Na,因为Na的焰色为黄色.
Ⅲ、根据题给信息知调节pH至5~6时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l(OH)3.
Ⅳ、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B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Ⅴ、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1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C为Mg(OH)2.以此可解答(1)(4)(5)(6)题;
(2)题目中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45L×2mol/L=0.09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12×10-3L
22.4mol/L
=0.005mol,
Ⅰ中发生的反应为:H++OH-═H2O,CO32-+2H+═CO2↑+H2O,根据反应的量的关系可求的(2)题;
(3)Mg(OH)2的物质的量为
1.74g
58g/mol
=0.03mol,根据X中n(B):n(C)=1:3,则Al(OH)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则n(CO2):n[Al(OH)3]:n[Mg(OH)2]=0.005:0.01:0.03=1:2:6,则CO32-、Al3+、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6,结合电荷守恒,
则CO32-、Al3+、Mg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6:16,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02,可知1molX中含有4molH2O,可解答(7)题中的化学式.

清平调·其一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 展开阅读全文 ∨

清平调·其一 赏析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800.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