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10:06:50831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时代: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译文


译文
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度:过、落。
壑:山谷。倏:一下子。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砍柴的人。
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其背景是这样:孟浩然住在僧人业师的庙里,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凤,有才华而不得志)约定晚上来庙里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还没有来,孟浩然就除庙等候他,并作此诗记其事。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考点


阅读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和余光中的《碧潭》,回答下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碧潭

                 余光中

             十六柄桂浆敲碎青琉璃

             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

             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八点半,吊桥还未醒

             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

             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

             飞来蜻蜓,飞去蜻蜓

             飞来你,如果你栖在我船尾

             这小舟该多轻

             这双浆该忆起

             谁是西施,谁是范蠡

             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

             听唐朝的猿啼

             划去潺潺的天河

             看你发,在神话里

             就覆舟,也是美丽的交通失事了

             你在彼岸织你的锦

             我在此岸弄我的笛

             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

1.这两首诗的意象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自然景物描写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
解析:

  1.孟诗中诗人先后描绘了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环境气氛。余诗中最多的意象是“水”。从“碧潭”到“小舟”下的“青琉璃”、“太湖”、“洞庭”直至“天河”。似乎满眼都是水,可是这些与水有关的意象所要表现和传达的恰恰是诗人心中那至诚的思恋者的内心图画。

  2.孟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泉声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碧潭》则把情思之愁直接融汇到水边迤逦的风景中去,“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两个假设句潜藏着诗人内心深处淡淡的愁和深深的爱。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鉴赏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880.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