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原文赏析及考点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时代:唐代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 译文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 展开阅读全文 ∨
寄全椒山中道士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寄全椒山中道士 考点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①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全椒山中道士 考点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冷,寒冷之意。(1 分)②此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2 分)③ “冷”字字少意丰,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2 分)
【小题2】(1)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落寞惆怅之情。(2 分)诗人“念”山中之客,想友人山中生活情景,“持酒”“远慰”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2 分)“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找有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今朝郡斋冷”是说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冷”字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正是因为自己的寂寞,因为“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可见友情之炽热,所以为下文思念山中道士做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炼字题。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因为“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可见友情之炽热,这淡淡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浓浓的情意。由天气冷,而想到道士,进而想到他们清苦的生活。“欲持一飘酒,远慰风雨夕。”写诗人借酒送暖的心迹: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飘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诗末二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前句写秋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后句写秋思:故人在山间飘零,哪里能寻到他的踪影,自己只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表现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怀念之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要大得多,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寄全椒山中道士 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91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