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曹操身边的武将真的比不过五虎将么?其实他们都被小看了(图)
曹操身边的武将真的比不过五虎将么?其实他们都被小看了
虽然曹操在三国里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手下的武将好像没一个非常出名的,似乎都被五虎将给压在脚底。当然这都是因为罗贯中给了蜀国很多渲染的成分,刻意把很多蜀国的人物给打造成武艺高强之人,其实曹操身边骁勇善战的武将非常多,而且也不比五虎将差,只是被严重低估了他们的真实实力,不然天下早就是蜀国的了。
乐进是最早为曹操效命的大将之一,随着大军连年征战,斩获敌首无数,立下彪炳战功。按说,霸占三分之一天下的曹老板帐下能人无数,那么,乐进又是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五子良将”的呢?
兴平元年至建安三年,乐进与吕布纠缠不休,最终,与其他魏将一道将吕奉先围困在下邳,使吕布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况。建安四年,乐进在射犬和小沛两地分别获胜,尤其是在小沛地区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官至校尉。次年,乐进与于禁两军共同渡河强攻获嘉,后来,又在官渡地区拦截袁绍,一举斩杀袁绍麾下淳于琼。建安九年,在黎阳大战袁绍的两个儿子,将对方大将严敬斩于马下,被封为游击将军。
公元二零六年,曹操向汉献帝表彰乐进等人,说道:“文武双全、品行正直、志向远大,每逢作战时期都会带头冲锋,威猛刚强,所向披靡;亲身上阵敲响战鼓,不知疲惫。往往独自率军讨伐,统帅全军的过程中体恤士兵,军纪言明,大义灭亲;每逢遇到做出决策的时候,从来没出现过失误。
曹操曾对其评价道:其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按照这些将领的功绩,理应赐予他们相应的荣誉。有了曹操邀功,乐进理所当然的成为荡寇将军。此后,乐进远征高干,从北方绕后进击,将高干逼入壶关,连续斩下多名高干麾下大将的首级。公元二零八至二零九年,乐进留守襄阳,击败关羽,南郡的蛮夷势力纷纷归降乐进。
建安十九年,乐进靠着彪炳的战功加官进爵,成为曹军右将军,成为曹魏军中流砥柱,封邑五百户。次年,孙权趁着曹操将精力放在汉中的时候,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奇袭合肥。在曹操发兵前,将一封写有“敌军攻来的时候开启”的锦囊密函送往合肥,当孙吴军集结在合肥地区后,张辽等将军打开密函,上面写着:“倘若孙权大军进犯,派出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城对敌,乐进将军则留守城内伺机而动。”
由于双方的兵力相差实在太大,将军们对主公的决策感到十分不解。实际上,张辽和李典二人虽同处一个势力,但二人的关系十分恶劣,曹操为了避免二人在作战过程中配合不当,特别命令乐进在后方留守。果然,三位大将在战场上配合紧密,击溃了东吴大军,还差点俘获孙权。大战结束后,张辽审问东吴的俘虏,问战场上那个长着紫色胡子、身长腿短的家伙是谁,俘虏回答说那就是孙权。
后来,张辽和乐进在战场上偶遇,谈到了这件事,说早知道就尽全力抓到这个家伙,所有曹军都感觉十分后悔。公元二一八年,乐进病逝,被追谥为威侯,并且,由他的儿子继承官职。乐进的儿子乐綝颇有其父之风,勇猛善战,一度做到扬州刺史。不幸的是,后来乐綝在战乱中被诸葛诞偷袭杀害。
李典和乐进一样,都是曹操手下得力战将,他们两个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在后世流传的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李典出现的战场上,差不多都有乐进的身影。李典向来谋略过人,性格仔细谦逊,乐进向来勇武善战,两个人的能力互补,理应是曹军中最完美的将领组合。
历史上这两位将领曾经多次联手制敌。
高干叛变后,李典和乐进前往讨伐,并给予敌军沉痛的打击。后来的合肥之战,堪称两人联手破敌的经典战役。曹操敏锐的察觉到李典和张辽之间的嫌隙,唯恐二人的关系会将战局导向失利,便派乐进留守城内,以接应二人。
不得不说曹操的布局非常合理,在三人的配合下,果然将东吴的士兵击溃,可惜的是,这场战争并未俘获敌首孙权,让曹操十分恼恨。
有传言说乐进最终是战死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建安十四年的时候,乐进的确中箭受伤,但却并未危及生命,没过多久便痊愈了。乐进的死亡时间是在建安二十三年,虽说,乐进极有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箭伤复发,也有可能是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毕竟,当时的医疗手段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说明乐进是战死的。
乐进的出生史籍中并无记载,但他跟着曹操打了二十几年的仗,假设乐进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参军,死的时候应该在五十岁左右,在当时算得上是十分长寿了,说是寿终正寝并无不妥。虽说,影视文学作品中将乐进描述成“二流武将”,正史中乐进位列曹军五虎之二,显然,他的能力被贬低了许多,这也有可能是由于各类史籍对他的记载比较模糊的缘故。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23314.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