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下:为什么清朝皇帝不称庙号?(图)
为什么清朝皇帝不称庙号?
在对古代的皇帝进行称呼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很多种称呼,比如直呼其名,刘邦、李世民、李隆基等,也可以称他们的庙号,唐太宗、唐玄宗、宋高宗等,但是在对清朝皇帝进行称呼的时候,我们发现会比较奇怪,因为大多数用的是他们的年号,诸如康熙、雍正等,这些是皇帝在位时期所使用的年号,不是名字也不是庙号。那么,为什么清朝皇帝大多数都是用年号来称呼他们呢?
如果要区分清楚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可能只说概念是没有太大的作用的,我们不如直接举几个例子来看。首先,是庙号,它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只有一个庙号,这些都是有很多历史原因的,我们只简单看一下,庙号都是什么类型。
庙号就是我们经常用到来称呼某位皇帝的“代号”,例如刘邦,庙号汉太祖(注意,此处并非是“汉高祖”);赵光义,庙号宋太宗;李治,唐高宗。历史上庙号的封号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诸如始祖、烈祖、宪宗、昭宗等,只不过再根据朝代的不同,添加上区分时代的文字,这样,就成了一个独属于某一位皇帝的庙号了。
然后,是谥号。谥号算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因为很多后世的皇帝,总想着给自己的先人上一个美谥,那自然是能有什么样的好字好词全都给用上,以至于后来的谥号很多都是特别长的一大串,例如完颜阿骨打的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等,与很多之前的皇帝完全不一样,司马炎的武皇帝,刘备的昭烈皇帝,这些都是很简洁的。
最后再说说年号。古人没有公元纪年法,所以皇帝执政期间都会颁布年号,例如“建安”“贞观”,然后在后面加上使用这个年号的年份,用以表示和记录时间。年号并不是每年更换,有可能几十年不变,有可能一年变几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法,我们不多做赘述,而我们对清朝皇帝的称呼,大多数就源于他们的“年号”。
事实上,不仅仅是清朝皇帝,明朝后期的很多皇帝,我们也用年号来称呼,诸如万历、崇祯等,都是年号。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一来,可能是因为清朝皇帝属于少数民族人,他们的名字和汉族并不一样,不单单是字数,还有字的生僻程度,可能很多人都会认识他们的年号,但是都不认识他们的名字该怎么读,既然这样,那么,名字当然就不是称呼他们的首选了。但为什么选择年号而不是庙号呢?谥号实在是太长,比名字还难读,更不会做考虑。
这就是第二点,政局相对来说还是挺稳定的,很多清朝皇帝从继位到去世都只有一个年号,那么用年号来指代这位皇帝,自然会比其他的方式更加方便和清晰,如果在位期间换了好几个年号,这种方法自然就会造成混乱。
怎样一种叫法,大部分都是源于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自然还是在很多年的讨论和学习中慢慢演化出来的,习惯成自然,我们也不必刻意追究原因,毕竟不是所有的习惯,都能够用一种说法表示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ls/3149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