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0:11:04576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时代: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译文


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注释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和子由渑池怀旧 创作背景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考点


阅读下面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完成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中“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

B.

“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融而未融的泥泞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路途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

C.

“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

D.

“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文章的题目也就看不到了。

(2)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做飞鸿踩踏雪泥。作者由这一意象的组合出发,探讨对人生的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B.

鸿雁飞向无定,爪痕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诗中形象生动且寄意深沉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成语“雪泥鸿爪”。

C.

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二、三两联必须对仗。本诗的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趣贯通、境界高远,切合这一要求。

D.

老僧已死,壁上旧题也荡然无存。死者形迹的消亡,如同鸿飞雪化,印证和深化了前四句谈到的人生哲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3)

清代黄宗羲有这样的诗句:“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苏诗与黄诗都用了“雪泥鸿爪”。请说说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子由渑池怀旧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1.D;2.C;
解析:

(1)

古诗中的“题”是题写的意思,“旧题”是以前题在壁上的诗词题跋,不能理解为“题目”

(2)

本诗第二联只是字面上内容相关,词性、结构未做到两两相对,所以不能说“对仗工整”

(3)

相同点:都用“雪泥鸿爪”比喻人生经历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或: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不同点:苏诗用“雪泥鸿爪”表现出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黄诗重在表达相对黯然的伤感。(黄诗表现出相对消极的人生态度)


和子由渑池怀旧 赏析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飞鸿远去之后,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

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45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