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傀儡》·杨亿原文赏析及考点
咏傀儡
作者:杨亿
时代:宋代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咏傀儡 考点
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艺苑的奇葩--木偶戏
佚名 ①中国木偶戏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②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今仍无定论。据考,三国时已有木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郭秃子的故事 ③北齐时,出现了“傀儡子”表演“秃子”故事的木偶艺术。南北朝的木偶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姓郭的人,行事滑稽。后来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故有此名。
④宋代是我国木偶戏空前兴盛的时期。惟妙惟肖的木偶戏,激发了宋代文人的诗兴。宋代文人咏木偶戏,虽多是借观木偶戏抒发感慨之作,但从文中可窥视出“郭秃”仍是宋代木偶戏中的重要人物。杨大年《傀儡诗》云:“鲍老当筵笑郭秃,笑他舞袖太郎当。”刘克庄《无题二首》云:“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⑤在元、明之际形成的陕西合阳线戏(提线木偶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名“来报子”(癞疱子).在偏僻的山村有用了数辈的“来报子”的形象,其造型是“发正秃”,脸谱近似戏曲中的丑角。老艺人说,“来报子”可以演多种人物,特点是幽默风趣的滑稽表演。据说“来报子”原姓郭,虽不能断定“来报子”就是“郭秃”,但“来报子”的造型及表演特色,仍保留了北齐“郭秃”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北齐的“郭秃”对后世木偶戏的深远影响。
⑥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精彩的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⑦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惜的汉族戏剧剧种,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至今保留700余出传统剧目。一般而言,提线木偶造型多在0.7米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多的可达三十多条,少的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⑧杖头木偶是一种汉族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用木杖来操纵木偶完成动作的戏剧。杖头木偶一般身高1米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杖头木偶的偶型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⑨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它体积小,操纵灵活。 布袋木偶一般长0.2米左右,演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动作敏捷,准确丰富。它因常演出汉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且动作活泼,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布袋木偶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江西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此类。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探索与发现》2015年第6期,有删改)(1)请从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本文说明对象是木偶戏。通读全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概括介绍“木偶戏”这一戏剧形式。
②结合选文,解释“傀儡”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2)选文第③-⑤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报子”在造型和表演特色上仍保留了北齐“郭秃”的痕迹?
(3)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选文中“郭秃子的故事”这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文第⑥-⑨段前原有一个小标题,请你补全这个小标题。(不超过6个字)
②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相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由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请你写出它的名字。
咏傀儡 考点参考答案
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文的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熟知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的定义及其作用;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方式的同时,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结合掌握的说明文知识,就一定会得出答案.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下定义的说明发的掌握以及信息筛选能力.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时下定义说明方法的特点.由此,根据文中1-4段的内容,分别从木偶戏的内容、特点及发展过程便可更准确、更精练得出木偶戏的定义;“傀儡”根据文章内容得出该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2)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从各段的开头内容便可以看出是从北齐时--宋代--在元、明之际时间顺序,从第五段可以看出“来报子”在造型和表演特色上仍保留了北齐“郭秃”的痕迹.
(3)该题考查的说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从“0.2米左右”不难看出是数字说明、用布袋木偶和人的动作比较得出布袋木偶体积小,操纵灵活的特点.
(4)该题考查的说明文题目的作用.在说明文中题目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该文段“郭秃子的故事”这个小标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作用.
(5)该题考查的说明文的概括能力及对戏曲的了解,通读选文第⑥-⑨段,从第⑥段中的“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1)①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三国时期已有木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北齐时出现“傀儡子”,宋代我国木偶戏空前兴隆.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②“傀儡”原指木偶,如傀儡戏.后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2)时间顺序,其造型是“发正秃”特点是幽默风趣的滑稽表演.
(3)列数字和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布袋木偶体积小,操纵灵活的特点.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对木偶艺术从北齐到元、明之际的发展过程的说明,巧妙地概括了木偶戏在发展过程中造型和表演特色上所保留的突出特点,是说明的层次更加清晰.
(5)①木偶戏的分类
②皮影戏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多读一些说明文,弄清楚说明文文的考点及答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第五题的第一问是难题,要结合语段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归纳即可.
咏傀儡 鉴赏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64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