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零陵郡次新亭》·范云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9:16:22663

之零陵郡次新亭


作者:范云

时代:南北朝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之零陵郡次新亭 译文


译文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注释
零陵:县名,属湖南省。次:停留。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南,即劳劳亭。
江干:江岸。干:水边。
天末:天边。
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颿(fān):同“帆”。

之零陵郡次新亭 创作背景


  南朝齐永明十年(492年),作者范云出使北魏,归来不久便被任命为零陵郡内史。此诗是他前往赴任,刚刚离开京城,在新亭止宿时所作。

之零陵郡次新亭 考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之零陵郡次新亭(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

[注]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范云由京官而外放,去荒僻的零陵郡任内史,途中在新亭逗留数日,并写下了这首诗。

1.本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2分)

2.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之零陵郡次新亭 考点参考答案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人抓住“江”、“天”、“树”、“烟”等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江水浩渺、烟树迷濛的景象,(1分)营造了一种广渺寂寥、迷濛淡远的意境。(2分)表达了作者孤独、迷惘的心情,流露了仕途之忧和飘零之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歌的前四句写江景。江面开阔,看不见对岸,远远望去,迷迷濛濛,树木仿佛浮在滔滔的江水之旁,所以说“江干远树浮”;面对着浩渺的江天、朦胧的烟树,诗人心中涌起一股迷惘的情绪。这是诗人对着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官前程的担忧。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分析即可。“天末孤烟起”,一股云烟在天的尽头飘然而起,显得那么孤寂淡远。在这二句中,诗人用一个“远”字和一个“孤”字写出了大江景色的广渺、寂寥。这二句着意写江景的迷濛淡远。面对着浩渺的江天、朦胧的烟树,诗人心中涌起一股迷惘的情绪,他不禁吟出伤感的诗句:“沧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颿”,同帆。诗人说:江水浩荡,滔滔不绝,难以穷尽其源!我这只扬帆的小船要飘流到何时,才能停泊?这是诗人对着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官前程的担忧。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之零陵郡次新亭 鉴赏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65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