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院中独坐》·虞集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9:18:10487

院中独坐


作者:虞集

时代:元代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院中独坐 译文


译文
以后的岁月要将余生寄托在哪里呢,无时无刻都关注着家乡的青山绿水。
那绕屋而长的松树已是高大茂密,尽把那风声错当成故乡的江涛雨声。

注释
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
总关情: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

院中独坐 考点


按要求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③半亩方塘一鉴开, 。 (朱熹《观书有感》)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⑦《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的英姿的句子是:

⑧吴均的《山中杂诗》中写近景、动静相宜突出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

院中独坐 考点参考答案


元代《院中独坐》·虞集原文赏析及考点

院中独坐 赏析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65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