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06:07:30808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时代: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译文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
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考点


走马川①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②旋作冰,幕中草檄③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④西门伫⑤献捷。

【注】①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歌的一种体裁。②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③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④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⑤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

1.简要分析下面的诗句在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1)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忽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两句写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3.“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三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从哪里可 以做出判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1)把碎石比作斗,写出了碎石之大,而这么大的碎石被风刮得满地乱走,表现出夜里风大,环境恶劣的特点:句(2)则把雪花比作梨花,一夜之间,千树万树皆开遍,表现出天寒雪大,凸显环境恶劣。2.写出了边塞严寒的特点。诗人抓住了马身上蒸腾的汗水立刻凝结成冰的细节,突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寒,环境的恶劣。(意思正确即可)3.虚写。从“应”和“料知”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是虚...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考点参考答案


唐代《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原文赏析及考点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鉴赏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79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