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09:58:55465

客夜与故人偶集


作者:戴叔伦

时代: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泣 一作:覆)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客夜与故人偶集 译文


译文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注释
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què):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后汉书·马融传》: 展开阅读全文 ∨

客夜与故人偶集 创作背景


  此诗正写于作者江南入幕期间结果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于江南某旅店之中,偶然遇见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不觉满怀惊喜;但是相逢苦短,天亮又将分别,却不知下一次相会将在何时何地,这引起了诗人的满腹惆怅。于是诗人题诗与同乡告别,这篇作品遂得以问世。

客夜与故人偶集 考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同“反”。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从动与静的角度,鉴赏颈联的艺术效果。(5分)

客夜与故人偶集 考点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偶集的惊喜之情和诗人的羁旅之愁。(2分)第二联写诗人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与朋友偶然相聚,大家高兴地还以为是在梦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2分)第四联写诗人劝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可是等到分别的早晨大家相互挽留,谁都害怕报晓晨钟的响起,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2分)
【小题2】颈联上句写风吹动了树枝而惊动了夜宿的鹊鸟,这是动(1分);下句带着露水的草覆盖着秋夜熟睡的虫子,这是静(1分),诗人以动衬静,(1分)描绘了寂静凄凉的秋夜景象,暗寓了他乡羁旅生活的辛酸况味。(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题目和诗中语句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此诗写的是友人偶然在客舍会集时的情况。由“翻疑梦里逢”一句可知作者对此次集会高兴得怀疑是在梦里;由尾联可知作者对羁旅生活愁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从“动和静”的角度分析,一是只能分析颈联语句,一是必须写出其作用。分析“动”,主要抓动词,如句中的“惊”和“覆”;分析“静”,主要根据诗中意象的具体情况,比如“鹊鸟”的飞是“动”‘“露草”和“寒虫”则是“静”。这样的好处就是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韵译及简析】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客夜与故人偶集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87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