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原文赏析及考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作者:杜甫
时代:唐代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译文
译文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注释
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yū):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指伊 展开阅读全文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考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欣赏练习]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诗开头两句描绘昭君生长的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突出三峡势若奔驰的雄伟姿态,点出题意。
B.诗的三、四两句简短而雄浑有力,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C.诗的五、六两句揭示出汉元帝的昏庸,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是造成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的原因,也写出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D.诗的七、八两句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怨恨始不见遇,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D
提示:
鉴赏提示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一生不得志,漂泊流浪于各地。 写此诗时,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与昭君相似。他虽在夔州,距故乡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涤”。故乡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赏析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912.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