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12:23:34550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时代:唐代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


译文
树叶零落的秋季诵读你的诗行,深深地体会了你的悲伤。你风流的文彩、儒雅的仪表,也真堪称为我的师长。
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
楚国的江山早已消亡,空留下你的故宅和优雅的文章。那巫山云雨、云梦高唐,应是子虚乌有的梦乡。
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注释
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故 展开阅读全文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考点


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考点参考答案


①C②D


解析:

(“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鉴赏


  第二首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93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