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卢纶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9 12:27:36604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作者:卢纶

时代: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译文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动,将军在夜色中连忙开弓射箭。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注释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考点


阅读王昌龄的《塞下曲·其二》和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回答下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写于1935年2月)

1.诗词十分讲究“炼字”。试分别从《塞下曲·其二》的尾联与《忆秦娥·娄山关》的上片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加以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同为描写战争的诗歌,在构思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词都注重韵律,试分析《塞下曲》与《忆秦娥·娄山关》在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考点参考答案


答案:
解析:

  1.《塞下曲·其二》的尾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中的“乱”字,貌似写出战死者的白骨被杂乱地弃在蓬蒿间的惨不忍睹的景象,但却十分形象地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忆秦娥·娄山关》的上片中的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让人耸然动容,平添一腔悲壮的情绪。

  2.王昌龄的《塞下曲·其二》一诗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指明战争的残酷无比。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了红军征战娄山关时的情景。但他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时的激烈战斗,而是借写红军的现实处境——关山漫漫,长路艰险,来抒发自己一腔的英雄豪气以及获胜的信心。

  3.《塞下曲·其二》中二、四、六句的韵脚是相同的,都押“ao”韵,同韵的字在偶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使诗歌增强了音乐感,呈现出韵律美。《忆秦娥·娄山关》不像王诗那样隔句押韵,而是三句一转,在“烈”、“月”、“铁”、“越”处分别押韵,读来音调豪壮激越,节奏鲜明急促,犹如一首战斗进行曲,催人奋进。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赏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93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