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岁暮到家》·蒋士铨原文赏析及考点

散文社2022-07-28 01:34:47701

岁暮到家


作者:蒋士铨

时代:清代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暮到家 译文


译文
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注释
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 展开阅读全文 ∨

岁暮到家 创作背景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岁暮到家 考点


阅读蒋士铨的《岁暮①到家》一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 寒衣③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④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⑤。

[注]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④低回:徘徊(huái)。有纡回曲折之意,这里指回答母亲问话时复杂的心态。⑤风尘:这里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1.诗人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 、 等动词上。(2分)

2.从尾联中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3.和本诗一样,孟郊的 一诗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寄托物来抒情,其中末句“谁言寸草心, ”意味更为深长。(2分)

岁暮到家 考点参考答案


1.呼 问

2.为没有尽到儿子照顾、孝敬和安慰母亲的责任而惭愧的心情(或感激、敬爱之情)(2分)

3.《游子吟》 报得三春晖(各1分)

附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年底前赶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赏析:《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动词”,故很明显是“呼”和“问”字。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根据“低回愧人子”中的“愧”可体会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结合注释②与“不敢叹风尘”可体会出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以免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孟郊的《游子吟》的把握,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岁暮到家 赏析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

本文链接:http://copcfund.org/gs/847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随机文章

猜你还喜欢这些...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